新闻稿及更新 - 最新消息 - 乐施会
跳往主要内容
开始主要内容

新闻稿及更新

2013年1月10日

海地地震后三周年 略有进展 挑战重重

国际救援及发展组织乐施会表示,海地大地震发生已经三年,但目前仍约有35万8千人栖身在分散于太子港及其邻近地区的逾500个难民营内,被迫在帐篷内或以防水帆布栖身,他们难以取得基本服务如卫生、医疗及教育,处境持续艰难,亦无法承受再一次的打击。

「在地震后的高峰时期,约有150万人住在太子港附近的1,500个难民营内,而人数在过去三年已稳步回落。有赖海地人民和政府的努力,以及各地公众和政府的支持,海地在各方面有实质进展,包括在重建方面,兴建了数以千计房屋,所有瓦砾都几乎清除,而道路及室外照明的重建工作也在持续。」乐施会海地项目总监Andrew Pugh说。

海地政府在去年领导重建进程,提出一个返回及安置计划,包括透过发放现金、提供租金津贴及加强投资以改善基本服务等,协助超过5万3千人返回邻近地区。虽然海地政府还制订房屋政策,可是用以重建家园的土地却依然不足,而投入基本服务的资金也见紧绌。

「虽然灾后重建工作略有进展,但如何继续推进,以及改变过去数十年备受忽略和管治不力的情况,仍然存在重大挑战。基本上,是处于进三步退两步的状态。海地需要一个全面的、真正长远的安置计划,该计划须由海地人领导,为海地人而设。国际社会的角色虽然举足轻重,但只能是支援,而不是替代。」Pugh说。

当海地逐渐在大地震及其后爆发的霍乱疫症中恢复过来之际,去年又遭受两个热带风暴吹袭,令本已脆弱的灾民情况雪上加霜。

「前路仍挑战重重,海地政府及国际社会必须各尽所能,确保那些仍然栖身于难民营的灾民获得支援,被重新安置在设有基本设施的安全房屋。」Pugh说。「在国际社会的协助下,海地政府必须制订策略,保障城市和乡郊家庭,减少今后灾害一旦发生时对他们造成的生命及生计打击。」

 编辑注意﹕

感谢各界慷慨解囊,在地震发生后,乐施会因应这次紧急回应共筹得9,800万美元,随后于2011年再获得800万美元,令总数达到1亿600万美元。截至2013年1月为止,乐施会共使用了该笔资金的96%。在第一阶段的回应中,乐施会为50万人提供饮用水及卫生设施(厕所、淋浴间及公共卫生教育),以劳动赚取薪酬的「以工代赈」项目及支持小企业。乐施会现正集中推展在海地的长远发展工作,与夥伴组织及政府携手协助兴建长远的卫生基础设施,透过发展小企业制造就业机会,与小农一起开拓及打入市场,以及与社区共同推展防灾减灾工作,加强社区对天然灾害的抗逆力。

关于乐施会

乐施会是独立的国际发展及人道救援机构,致力消除贫穷以及导致贫穷的不公平状况。我们在香港以及世界各地以多元方法解决贫穷问题,包括推行社区可持续发展项目、人道救援及灾害防治工作、本土及国际政策倡议,以及培育本地青少年的世界公民教育。香港乐施会于1976年成立以来,共于逾70个地区推行扶贫发展及救灾工作。香港乐施会亦是乐施会国际联会的创会成员,联会成员于94个国家推展扶贫工作。

传媒查询,请联络:

周玉珠
传讯干事
电话:+852 3120-5174
电邮:echoc@oxfam.org.h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