并肩同行 - 乐施之友 - 你的参与 - 乐施会
跳往主要内容
开始主要内容

捐助者和义工摄影师分享他们参与乐施会海外考察的见闻,与贫困社区民众的交流,见证贫穷人艰苦但坚毅的生活态度。

 

助人自助 共建无穷世界

单次捐款 每月捐款

 

黑与白、光与暗之间,自有彩色缤纷 — 高仲明

36

高仲明难忘游牧民族妇女如刀削般坚毅的面孔,她们似在无言诉说生活的沧桑。

 

36

一片绿油油的木薯田,为贫农带来脱贫希望。参与木薯种植的农民,顶著烈日,辛勤耕种,展现生命的韧力。

 

我曾随同乐施会,首次走进东非国家坦桑尼亚,走入难民与寻常百姓家。一如往常,我用影像记录他们的生活。快门咔咔按下一刻,影像化成语言,一帧帧照片,一个个故事,一声声引发行动的人道呼唤,无声的呐喊,冲击心坎。

 

很多年前,我还是个年轻小伙子,抱著浪漫的心态投身摄影记者行业。弹指挥间,十八年过去,相机仍是我的最佳拍档,但镜头下的现实世界,很多时并不浪漫。芸芸众生,肩挑手提,生活写在脸上——有思想有感情有悲伤有爱有尊严。天地辽阔,生命,不完美,但动人,更有无限可能。

 

出发往坦桑尼亚前,我已构思了「三合一」的艺术手法──将照片左右延伸,拉阔视野,延伸了你我对坦桑尼亚的想像。

摄影是我唯一的语言。我希望继续透过摄影,以影像关怀世界,帮助更多社会弱势发声。

 

回到页首

用光影捕捉自强不息 — 梁舜尧 

767

这帧梁舜尧为乐施会拍摄的照片,被《美国国家地理杂志》编辑选为「每日12精选图片」之一。

7878

梁舜尧镜头下的青藏高原,生存条件虽然艰难,但牧民自强不息。

 

来自澳门的梁舜尧,早年以义工摄影师身份,随同乐施会到青海玉树的偏远地区探访。

 

青藏高原是世界其中生存环境最艰难的地区,而乐施会在当地推行的生计及衞生项目,又主要集中在最贫困、偏远、平均海拔4,500米或以上的牧区,舜尧初上高原,已深深感受一口氧气何等珍贵。他回忆说︰「步行10米就好像跑完400米。这里生活的牧民太强了,尤其是妇女,她们承担的家庭责任和工作比男性多,每天起得最早,睡得最晚,她们的坚毅和刻苦,令我敬佩﹗

 

舜尧爱好摄影,能够运用专长支持乐施会的扶贫工作,他觉得很有意义︰「希望能用影像说故事,出一分力帮助有需要的社群。」

舜尧说此行印象最深刻的,是看到乐施会项目并不是单纯给予牧民物质上的帮助,而是提供机会和工具让他们自力更生。他解释︰「例如支持牧民养牛,一只传一只,做到每个贫困户都能受益,慢慢朝可持续发展的路迈进,我非常认同这种长远的脱贫方法。」

 

回到页首

探访甘肃的流动儿童 — 张玉清

79879

张玉清探访兰州市的流动儿童,和孩子们打成一片。


做了乐施会捐款者多年,
2019年,我第一次参加了考察团,因为我想亲身了解乐施会的项目如何推行及其成效。短短几六天的行程,我们先后探访了天水市崔杨村及兰州市的流动儿童。

 

崔杨村因水源不足收成少,年青村民都往城镇谋生,村中由老人和儿童留守。乐施会和当地合作伙伴支持村民种植花椒改善生计,又修建村史馆和澡堂等。其后,项目会支持村民发展生态旅游,利用村庄周边自然景色吸引游客,增加收入。虽然尚未见成效,从村民眼中流露的谢意,相信项目已带给他们希望。

 

在兰州市,我们走访了流动儿童家庭,少数族裔从农村移居城市,企盼赚钱改善生活,可惜碍于教育水平,只能从事粗活儿,收入亦只能糊口。

 

我们家访一户单亲家庭的流动儿童丁浩,其母因抵不住贫困而于他六个月大时离开,父为建筑工人,住宿施工地点,间中回家探望也只是留餐不留宿。丁浩由祖父母照顾,虽家贫但一家人努力生活。唯祖父与孙子沟通出现问题,幸得乐施会伙伴机构介入,关系得以改善,丁浩亦积极参与机构的活动,人也开朗很多。

 

整个考察旅程中,我深深体会世事无完美,世界太大,需要帮助的人太多,只能尽己所能,帮得一个得一个。乐施会职员的坚毅精神与热诚,是令各项目得以推行的主要因素。短短六日,能看的有限,但我深信乐施会潜能无限,能持续帮助有需要的人,实践助人自助的理念。

 

回到页首

埃塞俄比亚印象大不同 — 梁钧惠

4646

梁钧惠(右一)与埃塞俄比亚的村民会面,交流。


在踏足埃塞俄比亚之前,非洲给我的印象仍然是三十多年前大饥荒的画面,但当自己亲身探访后,
我对埃塞俄比亚的印象不但改变了,还有很大的反思。

我们探访的村落,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亚东部索马里地区两个贫困偏远的地区。我们要乘坐内陆机前往当地。在内陆机上俯瞰,没有云层的阻隔,我们清晰地看见一大片荒芜、龟裂的大地和干涸的河床。在一个多小时的机程里,这些画面不断重复,令我非常震撼。亲眼目睹,原来比起平日只在书本或电视上看见的,深刻百倍。

 

很多人认为,扶贫发展及人道救援机构都是将物资直接发给受助村民,让他们得到即时援助,解燃眉之急。在今次探访村民的过程中,我了解到乐施会不是直接的施予者,而是根据当地村民的需要和情况,决定如何提供支援。乐施会强调提升村民的能力和信心,所以培训是项目中不可缺少的环节。他们又会定期监察项目,确保顺利推行。从多个探访中可见,乐施会主要培训女性,指导她们改善奶类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以提高收入,同时靠妇女在家庭或社区,协助推广公共衞生常识,借以提高她们的家庭地位,以及社区参与意识。

 

虽然非洲缺水及干旱问题仍然非常严重,但是当地人不会经常抱怨,而是抱著乐观和勇于面对不同逆境的精神去克服困难。我希望藉著今次的分享,能够向更多人传递节约用水的信息,同时希望,如果大家有能力,千万不要忽略非洲地区仍然有无数人,每天为了取得清洁食水及粮食,努力奋斗。

 

回到页首


订阅乐施会电子通讯

立即订阅